2024年,青海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交出沉甸甸的答卷。中央财政下达的8079万元专项资金,精准注入高原商贸网络的“毛细血管”,在2市6州32个县催生67个建设项目,织就覆盖593万城乡人口的现代商业体系。数据显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完成42个,村级便民店改造超额完成219个,县域物流共同配送率达到68%,多项指标创下青藏高原商贸发展新纪录。
在青海省县域商业建设版图上,41个实施县被划分为提升型(5个)、增强型(9个)、基本型(16个)和未达标型(11个)。与2022年相比,提升型县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增强型县提高15个百分点,未达标县数量减少39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优化,源于中央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8079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44个县域商业基础设施项目、6个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项目、7个消费渠道优化项目,形成“补齐短板+提升效能”的双轮驱动格局。
西宁市湟中区的蜕变最具代表性。该区投入中央资金建成7个乡镇商贸中心、5个城乡共配中心和1个集贸市场,带动村级便民店改造超100个,从基本型跃升为增强型县。在果洛州玛沁县、班玛县等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区,中央资金支持的冷链物流中心将牦牛肉保质期延长10倍,带动牧民户均增收超万元。数据显示,全省建设的5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42个乡镇商贸中心、219个村级便民店,使农牧区商业服务半径平均缩短15公里。
“过去送快递要翻越巴颜喀拉山,现在县里有分拨中心,乡镇有中转站,真正实现了今日达。”在玉树市物流园区,自动分拣线每小时处理5000件包裹,这些快递将通过整合后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送达全州5个县的234个行政村。青海创造的“统仓共配”模式成效显著:全省41个县100%设立县级物流中心,建成360个乡镇中转站和2348个村级服务站,快递末端资源整合率达68%,乡镇、村级“多站合一”比例分别达到74%和59%。
站在新的起点,青海县域商业建设呈现清晰路径:中央财政资金持续聚焦“县乡村三级网络+农产品上行+消费升级”三大方向,计划2025年实现提升型县占比突破20%、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在玛沁县下大武乡,兼具快递收发、电商服务的牧区商业终端,正将现代商贸服务延伸至最后一顶帐篷——这幅高原商业振兴的画卷,正在三江源头徐徐展开。
省级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