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今天是 2020年3月05日 星期三

【海北州】海北实现州县乡村商业物流体系全覆盖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24-12-10 17:10字号:打印分享:
近年来,海北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根据《青海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县域商业建设指南》为导向,聚焦县域商业体系短板弱项,以乡镇商贸中心改造提升、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优化消费渠道、农牧区消费提质为重点,不断优化农牧区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全面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提升全州商业承载力和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破解“三个难题”,补齐县域商业体系短板

一、摸清底数,破解“认知”难题。面对日益增大的快递业务量,各县快递物流企业在资金投入、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不够有力,行业发展方式被动粗放,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投递时效慢等问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化经营。自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来,按照海北商贸流通发展现状,采取“乡镇发动、企业排查、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县域商业项目摸排,建立底数清单,建立网点规划,点对点沟通,破解“认知”难题。


二、科学规划,破解“布局”难题。海北州辖区有人口集中的农区,有居住分散的牧区,各乡镇商业网点基本是沿乡镇主要街道条状分布的农村商业街形态,且发展不平衡。为解决这个混乱的布局难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需求,按照节点标准化建设要求,布局“一心多站百点”。一是完善县级物流中心功能,实现区域农村物流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结合各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物流配送资源,将电商孵化园物流仓储中心改造成电商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并投入400万元引进犀鸟智能分拣机、伸缩机等设备,改变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实现智能化作业,提升仓储、配送效率,满足电商发货、配送时效性要求。二是以“多站合一”模式建设乡镇农村电商物流中转站,实现农村物流功能多样化。海北州在原有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村级电商站点、邮政村邮站经营场所和站点设备的基础上,保留县府所在地各站点及社区站点,全面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至目前,全州共有县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13家、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6家、乡镇综合商贸中心15家、农(集)贸市场3个、村级便民商贸1143家、县域物流配送中心5个、县城邮政网点8个、乡镇邮政网点25个,覆盖率为100%;设置圆通、申通、中通、韵达、顺丰等快递备案分支机构30个、末端网点50个,构建完善了农村牧区商业体系,不断优化农村流通网络架构,补上“布局”短板。
三、畅通渠道,破题“流通”难题。长期以来,海北州农牧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相对落后,对于农畜产品销售和农牧区消费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海北州采取“建、用、融”工作思路,围绕“城镇物流分拨中心+乡镇中转站+农村服务站”模式,加强政企合作,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建成县级“统仓共配”仓储物流分拨中心4个、乡镇物流中转服务站站32个,村级服务站点152个,整合了州域内“三通一达”,逐步形成工业品下乡、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小网点、大网络”现代流通网络,从而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全方位消费需求。


聚焦“三个重点”,提升现代商品供应链
商品供应链是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海北州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区域城市规划,加快制定有利于商贸业态发展的措施,一座座商业体相继崛起,商圈发展形成立体化多元化格局,谱写出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聚焦重点消费“场景”。积极引导大型商贸企业下沉供应链,增强乡镇商业的集聚效应和村级商业便民服务能力,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和农村新型便利店。充分发挥“小街区、商圈网”优势,依托传统核心商业底蕴,引领商业、餐饮、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城市消费的名片和高质量发展的平台,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日常购物消费需求。2021年以来,已改造提升刚察县贡公麻农贸综合市场、门源县旭红商贸综合市场、祁连华东商贸公司、门源家乡好超市等各类农畜产品、日用消费品综合贸易商超7个;祁连天境印象商业步行街和门源县梦想小镇先后认定为省级特色步行街。
二是聚焦重点流通企业。按照海北商贸发展现状,围绕塑造美好生活场景,激发商业发展活力、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服务下沉基层,进一步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鼓励门源县友谊商贸公司、祁连县玖麒商贸有限公司、祁连华东商贸有限公司等6家商贸流通企业优化消费渠道,实现配送服务覆盖全州25个乡镇、150个村,905家配送网点,进一步丰富县乡消费市场供给和消费便利度。同时,发挥农牧区商业带头人作用,挖掘培养农村直播电商人才,增强创业就业带动能力。2022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电商培训班七期,培训人员2000人/次。
  三是聚焦重点品牌宣传。培育“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共品牌,鼓励企业深挖城市特色、亮点,打造地方特色产品,探索开发“北字号”系列产品,丰富消费供给,打造知名城市消费品牌,有效缩短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周期,对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为主攻方向,以“强产业优供给,树品牌提效益”为目标,做好“土特产”“海北优品”文章。


找准“三个靶向”,赋能县域商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海北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以渠道下沉为主线,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牧区市场倾斜,不仅要打产业发展“绿色牌”还要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
第一,进一步加大项目支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023年以来成功申报并落实省级项目资金751.28万元,为21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巩固和发展好现有经济存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目标,从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等全产业链上精准定位招商目标企业、为推动全州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撑起“跳杆”。
第二,积极推动商贸流通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对口援建、东西部协作等平台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交易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活动,拓宽输出渠道。同时,依托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111届糖酒会、第八届“亚欧博览会”、环湖赛、“5G嗨购节”“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赛事、赛马会等文旅商融合活动,发展网络零售、邮乐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全州商贸企业拓展更宽领域市场。截至10月底,海北优品在省内外销售额达2.75亿元,环比增长15.3%,网络销售额达1.7亿元,同比增长36%。
第三,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物流服务功能,提高数字化交易水平。面对农牧区“点多、面广、线长”,服务半径大且快递业务量少,运输成本高的现状,探索发展“数字化+仓配一体化”模式,大力推进“邮快合作”“快快合作”等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添置升级智能灯条、高拍仪、云监控设备等对村电商物流站点进行数字化改造,有效提高农村站点派件和用户取件效率,提升农村用户物流服务体验,取件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分钟,县域寄递物流价格平均下降15%左右,派件时限相比以往缩短1/2以上,全州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实现物流配送服务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青海省商务厅版权所有网站管理:青海省商务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号:青ICP备09000031号-4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519号政府网站标识码:6300000037